社会实践(三)|“星火三农”服务队——清晨雨露出发,挥洒青春年华

发布者:鲁泰纺织学院    发布时间:2021-07-26    浏览次数:107

   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,每年有近八千万吨的蔬菜产量,产量一直稳居第一,走向田野是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本质。

716日,“星火三农”社会实践团队在清晨伴着微微细雨走到田间地野,大家满怀一腔热血来到了实践地点:胡萝卜地。

朱由镇海村村委会高岭书记带领着实践团来到田地中,对实践团的同学们如何摘取胡萝卜进行了细致讲解,随后,实践团就投入到了一天劳作之中,拔萝卜、摆萝卜,挑萝卜等各种劳作工序在实践当中逐渐熟能生巧,受到了老乡们的一致好评,实践团肆意的在田野中挥洒汗水,任由双手双脚沾满泥土,不怕辛苦,不怕劳累,从劳作之中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。

实践团对劳作的老乡们进行了采访,首先,老乡们提到了乡村劳作中出现的问题,重点提到乡村劳作逐步老龄化问题,在田地中劳作的农民们平均年龄达到68岁,表达出对大学生及青年一代回归乡村发展的渴望,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立足农村、发展农村,为农村带来新思想、新渠道、新方法,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的血液。其次,老乡们也表示了国家大力发展乡村农业的显著成果,飞机撒药、农机耕地等先进方法进入农村,实际投入到生产生活之中,对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上世纪五十年代,大量的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,政策鼓励知识青年“上山下乡”,毛主席提出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”,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了广大知青上山下乡口号,知青下乡给农村带来了新思想、新浪潮,也带来了专业知识及加强了农业生产,同时解决了青年的就业问题等,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。

717日—718日,“星火三农”社会实践团队将实践地点转移到了:大姜地。大姜地的劳作是辛苦的,为了保证大姜能够更好的生长,需要将大姜地里的竹批依次拔出,然后将竹批进行打捆再运出田地,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以付出巨大体力作为代价,从始至终,“星火三农”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不说苦、不说累,彼此相互照顾、相互支持,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手头的 工作,每个人都发扬着敢为人先、甘为人后的精神品质,将“团队始终发在第一位”的理念贯彻在这次的劳动之中,腰酸背痛早已成为家常便饭,尽管劳作过程中戴着手套还是将手磨出了一个个水泡,衣物也早已被汗水浸湿,鞋袜上沾满的泥土就是我们辛勤劳作最好的证明。


大姜地的劳作是快乐的,在这里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民对于土地那份真挚的热爱与深深的执念,满眼都是对农作物的的希望,也许这就是生活,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,还有远离城市喧嚣的慢慢田园生活。我们也同样学习到了关于农作物的专业知识,大姜不喜阳、怕高温等生长条件,我们所劳作的大姜地与相邻大姜地里生长的姜有着极为鲜明的对比,我们所劳作的田地里生长的更为粗壮且更具有生机,这就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,只要肯钻研,在加上悉心的照料,土地也自然会回馈给你想要的结果,我们的日常生活、学习生活亦是如此。

大葱的引进可追溯到战国时期,“大明嘉靖九年庆,女郎仙葱登龙庭,万岁食之赞甜脆,葱中之王御旨封”,这就说明在明代,章丘大葱被御封为葱中之王,大葱种植在章丘地区已经普遍种植并且作为了当朝贡品。章丘的大葱也成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。大葱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蔬菜之一,也是中国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,而且适量大葱有补阳滋阴的功效。总之,中国人的餐桌离不开大葱。

722日,“星火三农”社会实践团队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今天的实践地:大葱地。

盛夏,骄阳似火,炎炎烈日烤的大地如同一个巨大蒸笼,烤的人们喘不过气,而我们的实践团就是在这样恶劣天气下进行劳作,拖拉机带着轰鸣声停到了刚打好捆的大葱边,我们将一捆又一捆的大葱放到拖拉机里,不出一会满满一车的大葱就被摆放整齐,我们坐上了拖拉机,随着拖拉机的运转,实践团的成员也随着土地的凹凸不平一同起伏,彼此相识一笑,所有的辛苦烟消云散,留给烈日的只有一群年轻人的欢歌笑语和青春活力,也许这才是这片土地最需要的吧。

下午两点,太阳最烈的时候,我们与平均年龄68岁的劳动者们一同在这片大葱地里劳作,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更年轻的活力,再看看大家晒得黝黑的胳膊和脸,这也许这就是我们这次实践最好的证明,真正深入农村,扎根农村,了解农村,爱上农村,真正做到“投身一线工作三农人”。

劳作不易,但因劳作成果与成员彼此的支持而变得更有意义,这也是支撑实践团每个成员的力量吧。



Baidu
sogou